期刊简介
本刊由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和天津市卫生防病中心联合主办。于1984年创刊,是环境卫生学专业的学术性期刊(中华预防医学会环境卫生分会唯一认定期刊)。杂志编辑委员会由国内著名的环境卫生学及相关学科的专家、教授组成。本刊报道宗旨是:以预防医学与环境科学相结合,紧密围绕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全方位促进全国各地环境卫生工作水平的提高。主要读者对象:环境卫生、环境医学、环境保护专业工作者,各大专院校卫生学和环境科学的师生等。主要栏目:述评、专题报告、论著、调查研究、技术与方法、监督监测、专业信息、工作交流、卫生标准、综述、讲座等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首页>环境与健康杂志

- 杂志名称:环境与健康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国际刊号:1001-5914
- 国内刊号:12-1095/R
- 出版周期:
期刊荣誉: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期刊收录:
微囊藻提取物对大鼠原代培养的肝细胞酶学和形态学影响研究
施玮;朱惠刚;晏晓蓉;周志俊
关键词:肝细胞, 酶学, 形态学, 扫描电镜, 微囊藻毒素
摘要:目的深入探讨以微囊藻毒素(MC)为代表的蓝藻提取物对肝脏的毒性作用特征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不同剂量的蓝藻提取物染毒原代培养的大鼠肝细胞,观察由此所致的细胞酶学和形态学变化.结果当微囊藻毒素含量为0.1、1、10μg/ml时,肝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含量增加,碱性磷酸酶(AKP)、γ-谷氨酰转移酶(GGT)、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胱甘肽(GSH)尚未见明显变化.染毒后的肝细胞增生活跃,并伴有凋亡或坏死样表现,扫描电镜显示染毒后的肝细胞变得不规则,呈空洞样变并有特征性的胞膜疱出现,与培养细胞所表现的膜损伤相一致.结论微囊藻提取物可明显促进肝细胞增生并影响肝细胞的生理生化功能和形态的完整性.
友情链接